汇率策略的悖论
汇率策略是一个选择,任何选择都有代价。有些经济学者,一会反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,一会又担心国内出现通货膨胀;他们一会主张人民币与一揽子外币挂钩,一会又主张人民币与一揽子物品挂钩。当然,他们还主张中国放弃外汇管制,还不愿意见到国内出现汇率的黑市。须知道,天下没有这么面面俱到的汇率策略。
汇率策略的悖论
薛兆丰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,2006年1月17日
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向的争论,已经持续了三年。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各种各样互不兼容的汇率策略,有时来自不同的学者或官员,有时来自同一个人。不管哪一种策略,要言之成理都不难;我的批评,是这些主张往往没有谈及代价。这是我要解释的。
首先,我们要明白,可供选择的外汇策略并不多,原则上只有三种,即“联系汇率”、“自主汇率”和“管制汇率”。此外,没有谁能发明什么新的汇率策略。如果硬要说某人发明了什么汇率策略,那也只是说他作了选择而已。
所谓“联系汇率”,就是本国货币与某国外币按固定汇率进行兑换。这跟许多大学食堂里的菜票发行并无二致:进来1元货币,就换出1元菜票。校外的货币若出现通货膨胀,那么校内的菜票也就同时出现膨胀;校外若出现通货紧缩,那么菜票发行量也相应紧缩。
人民币在过去很长时间里,就是实行这种“联系汇率”。实行这种汇率策略,实际上让人民银行放弃了人民币发钞量的酌情权。美元大量流入,人民币流通量就随之上升,带来通货膨胀。国内近年来出现的物价上涨势头,尤其是各地所谓投资过热的情况,其实是这种钩紧美元的“联系汇率”造成的。
要遏制国内的通胀势头,不能依靠行政干预,也不能依靠宏观调控,而只能靠收紧人民币的流通量,即必须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。那人民币跟什么挂钩呢?有人主张让人民币钩紧一揽子外币。可以这样做,但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必然会出现波动。
要说明的是,一揽子外币的品种和权重可以不对外公布,但不能变来变去、早晚不一,否则就不再是钩紧一揽子外币的联系汇率,而是变相的自主货币政策了。所谓的自主货币政策,就是货币发行当局酌情决定货币发行量。他们今天参考这个指标,明天参考那个指标,指标多起来就说什么都行,其实质是自行酌情决定。
也有人主张人民币与一揽子物品挂钩。这也可以,只是技术上并不容易做到。一碗饺子就是一揽子物品,涉及面粉、青菜、畜牧和能源等原料的价格。要在中央银行调控货币发行量,使得一碗饺子的货币成本总是保持稳定,难免有“鞭长莫及”的困难。但不管怎样,只要人民币与一揽子物品挂钩,那么人民币兑美元也会出现汇率的波动。
还有人主张应该以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为首要政策目标。这主张听起来不错,但持这个主张的人得先来澄清,所谓“币值稳定”,究竟指的是人民币的物价水平稳定,还是人民币兑美元(或其他外币)的汇率水平稳定。前者的实质是人民币与一揽子物品挂钩,后者的实质是实行“联系汇率”,而这两个策略并不兼容。
有一些自诩特别关心老百姓的学者,认为人民币若兑美元升值,就会削弱中国劳苦大众在国际上的竞争力,会剥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机会。假设这些学者说得对,那我们要问:若中国货币当局硬性让人民币进一步贬值,那岂不更好?
我问过持这种主张的学者。他们有时回答:“喔,不,现在的汇率刚好”。而我追问:“你凭什么知道这就是刚好的汇率?”他们答不上来。他们有时则回答:“目前的汇率未必是刚好的,但我们要遵循英谚,没毛病就不要改”。若是这样,那他们为劳苦大众请命的高调就不攻自破,而且还得接受“联系汇率”带来的通货膨胀后果。
我要说的是,汇率策略是一个选择,任何选择都有代价。有些经济学者,一会反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,一会又担心国内出现通货膨胀;他们一会主张人民币与一揽子外币挂钩,一会又主张人民币与一揽子物品挂钩。当然,他们还主张中国放弃外汇管制,还不愿意见到国内出现汇率的黑市。须知道,天下没有这么面面俱到的汇率策略。
后记:
有朋友写信来问以“一篮子物品”或“消费物价指数”为货币控制量本位的差别。我告诉他,我看不到以“一篮子在期货市场中能找到的物品”为锚的好处在哪里,却看到了它的坏处。我这样说:
期货市场上的物品,就只有六十多种,都是高度相关的几类(包括能源、谷物、肉类、金属、咖啡、棉花、糖等,见这里)。你看着这些物品,然后告诉我,如果附近哪里发生战争或骚乱,这篮子物品是涨价还是价格不变?如果是涨价,就说明一揽子物品的方案很容易误报通胀。原因就在于这样来选物品,代表性很差。要图方便,我上面说的“一碗饺子”就可以。你得解决问题。
还有更重要的一点,你没想到。是关于”时滞”的概念。从看到价格,到反映到央行那里,是有时滞,但那根本就微不足道。央行面临的时滞难题,绝对不是那个时滞。时滞讲的是从央行采取行动,到物价发生变化的时滞。这个时滞,可能是半年,一年,一年半,两年。这才是真正的时滞,造成货币政策困难的时滞。在缩短这个时滞问题上,一揽子物品根本不比CPI强,当然也不弱。不过央行要CPI反映得跟一揽子物品一样快,也并不难。但那是零头,一小步。是几天的时滞,而不是那个论年算的时滞。
你今天看到篮子物价涨了1元,你采取行动了,明天再看,涨了2元,继续采取行动。你知道吗,问题你不知道力度够不够,因为你今天的行动,可能得明年才有效果。你如果力度过大,明年这个时候你就惨了。这才是问题。
定货币的适当本位,是说来容易做来难。有人说“一篮子物品”这种货币制度如果“有国家试过的话,各国及国际货币体系早就不会如此混乱不堪、一塌糊涂。”我想即使凯恩斯、哈耶克和弗里德曼再世,口气也不会这么浓重吧。
相关阅读: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