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关于《经济学的争议》出版——薛兆丰答《中国图书商报》

Posted on 星期三, 9 5 月, 2007 at 12:45 下午

我最希望初中以上学生和新闻工作者读这本书。不是说其他人不合适读,而是我在写作的时候,心里总得想着具体的读者下笔。每篇文章的对象不一样,但以学生和新闻工作者居多。他们的特点,一是思想活跃,二是关注社会。有这两点性格的人,脑子里的理论通常都是五花八门,一套一套的。正是这种人,一旦接触到经过锤炼的经济学原理,就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和快感。我自己曾经经历过那种快感,我写文章也就是为了传递那种快感。

关于《经济学的争议》出版——薛兆丰答《中国图书商报》

2003年1月15日

1、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你指望什么样的读者来看你这本书呢?是只给对经济学或IT业感兴趣的读者看还是希望那些对经济学不太关心的人也来读一读?

我最希望初中以上学生和新闻工作者读这本书。不是说其他人不合适读,而是我在写作的时候,心里总得想着具体的读者下笔。每篇文章的对象不一样,但以学生和新闻工作者居多。他们的特点,一是思想活跃,二是关注社会。有这两点性格的人,脑子里的理论通常都是五花八门,一套一套的。正是这种人,一旦接触到经过锤炼的经济学原理,就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和快感。我自己曾经经历过那种快感,我写文章也就是为了传递那种快感。

2、您的文章发表后往往引发很多争论,你出版这本文集的目的是什么?是希望争论继续扩大还是用这个机会记录、诠释自己?

出文集第一个目的,是给喜欢我文章的亲人和朋友留个纪念。每个出版选集的作者,恐怕都有这层目的。有点取巧的是,这本书的繁体字版分两册出,所以我先后有了三本不太一样的书。我把第一本繁体字的《从世贸说起》献给我的祖母,第二本繁体字的《经济学的争议》献给我一位朋友,第三本简体字的《经济学的争议》,则献给不同意我的人。遗憾的是,祖母十多年前就去世了,她只读过我每周一封“报喜不报忧”的家书,没有读过我的文章。

第二个目的,是为了那些喜欢我文章的朋友,能方便地买好几本送给他们认为值得的朋友,推荐其中的经济学思想。他们这样做的话,当然就能把这本书激起的争论扩大。

3、以前只是听说过您,但是你的大多数文章没有仔细读过。这本文集是您从200篇文章中挑选出来的,应该都是精品。您的文笔干净利落、语言很有力度。对很多问题看的很透、评也评到点子上,让人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说的话,只是还没有说出口,您已经给表达出来了的那种感觉。看来在写作方面,你还是有天分的,这一点你不会否认吧?

我不想假装谦虚,假装谦虚的人只是想被再次表扬。但我确实没有写作天分。我有两位语文老师,初中三年的杨子锴老师,私塾出身;高中三年的陆钊珑老师,武汉大学毕业。每次我写得有观点而且简洁,他们就给我高分。就这么鼓励出来的。在文字方面,我现在还抱着做学生的心态,总感觉他们要批阅我的作文。所以,说我“咬文嚼字,不够潇洒”是对的。我不在乎文笔,我要传达的永远是思想。如果能够更清楚一点,我一定不惜牺牲文采。

4、有人批评您的文章没有自己的理论观点,充其量就是普及经济学知识?但我读后觉得,这就是您的目的所在,用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语言阐释深奥的经济学理论,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。这也许就是目的,你觉得我理解的对吗?

我写经济评论不是为了发表创见,而是要介绍我掂量过的前人思想。最近读到一位朋友对我的批评,先说我照搬教科书,照搬这个那个名家的观点;但这位朋友,隔了两行,又批评我的观点竟然与教科书不同,竟然与这个那个名家的观点相左。

其实,有创见是很难的,我们现在说的哪句话是前人没有说过的呢?前贤有没有说过啊,跟教科书是不是一样啊,这哪能用作思考的标准呢。我只关心是否能言之成理。换句话说,我这本书里的思想,都不是我发明的,但都是我选择的。

5、有的人认为您是一个特别理想主义的人,对很多问题的论述有些偏激,因为很多经济学理论是有限制性假设条件的。你往往对某一个理论过于较真,总希望它放之四海而皆准,却不顾他的限制条件,对此您怎么看?

经常有人这么问,我很为难,不知怎么答。问我是不是“特别”理想主义,是不是“有些”偏激,有没有“过于”较真,叫我怎么答?什么才算“特别”?怎样才算“过于”?曾经有人问莫扎特:“您是不是觉得您的作品有时过于冗长?”莫扎特回答:“哦?哪里?”

6、你的文集名字叫做《经济学的争议》,读你的文章从纸的背面都能感觉到,你真是爱争论。“手起刀落”那种快意,是否是你追求的目标?据说你在大学期间是辩论队的队长,这“病根儿”是那时侯落下的吧?这种争论有助于人们深入地思考吗?

我不是聪明伶俐那种孩子。无论是读书考试,还是智商测验,成绩说出来,都不会有人认为是夸大的。但我喜欢在一些问题上想来想去。我关心的问题不多,不过有些会想想停停很久。这就是秘密。不是我反应特别快,不是我标新立异,而是你不小心走进了我经营的地盘,随口谈起了我处心积虑、踌躇已久的话题。如此而已。反过来看,要是一个人只是喜欢标新立异,喜欢为辩论而辩论,那么他很难做到写几百篇观点明确的文章也不自相矛盾的。所以,回答您的问题:这种围绕经济学原理的争论,是有助于人们深入思考的。

7、你这本文集中的文章,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自由软件到周星驰、从戴安娜王妃到美国的反垄断法。虽然进行了归类整理,但还是给人庞杂的感觉。编辑应该拎出一条主线可以概括你的论述观点或理论依据。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?

文集毕竟不是一气呵成的书,这一点希望读者能够谅解。为了整理这些不同场合写成的文章,繁体版和简体版的好几位编辑,曾经费过不少心思。想想看,要记住别人写的两百多篇文章,然后反复筛选、分组和排列,那是多乏味的工作。不过,你要是过一段时间再读一次这本书就好了。当你忽然感觉,那些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,其实都适用相同的经济规律的时候,经济学常识就已经好像骑车游泳走路一样,成了你思考的一种习惯了。

8、另外该书的装桢设计极其朴素,倒是很方便读者阅读。但既然您这本书不是纯学术著作,这样的设计还是显得过于严肃了。不知您自己喜欢吗?

我满意现在的装帧设计。我不喜欢“整古作怪”,诸如把书弄得格外宽啊,每页加些花纹啊,页码上窜下跳啊,页眉画只眼睛啊,封面衬些拼音啊。你说拼音是给谁读的呢?可我原来的一位设计师,不加拼音就没法设计。再说,繁体字版分两本出,目的是多赚点钱;而简体字版合在一本出,不就是为了让学生实惠吗。有点土也罢了,耐看就好。
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


Bott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