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你块烂地,你会去炒吗?
如果只是为了炒作而炒作,就根本不需要真实的房子。为了炒作而炒作是罕见的,传销是一例,那是诱骗的一种。传销就是可以随便选无关痛痒的商品来作媒质的。但房地产业不是传销。要诱骗用不着操心去盖真房;用于诱骗的媒质,其定价也不会象房地产价格那样多元化和日夜涨落。
给你块烂地,你会去炒吗?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专栏作家 薛兆丰
2006年8月22日 星期二
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左小蕾撰文,认为有些人买房是为了居住,有些人则是为了投资。若政府在批地的环节,区分这两个市场,让部分土地专门用来盖居住用房,另一部分则专门用来盖投资用房,那就能把前者的房价压下来。
左博士说:“应该努力把实际需求的市场和投资性的市场……两个市场划分开来”,否则“投资性房地产可能出现空置,而实际居住住宅供给不足,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失灵了,政府的干预变得十分必要。”*
左博士进而建议:“一块地在一定要做中低档的房子的条件下,房价被锁定,然后这块土地再竞标,地价也不会天价上涨了,最终的房价也不会因地价成本而高不可攀,才会建造出一般收入者才有能力买得起或租得起的房屋,房地产调控才真正能够达到调控的目标。”*
按左博士建议,以为让政府随便辟出一块不涉及“实际需求为目标的土地”*,就能把为了炒作而炒作的投资者哄到一边玩去,从而让居住用地便宜下来,这想法彻底误解了投资的诱因。动物园的猩猩因为发情而抓狂,游客建议管理员给猩猩两条香蕉,以便让它安静下来,管理员还懂得反问游客:“如果是你,你会吗?”
炒楼者最热衷炒的,并不是荒郊野地,而是枢纽闹市的楼房。为什么?正是因为枢纽闹市的居住需求最旺。有居住需求,投资才会跟进。炒家是有把握地预测到强劲的居住需求,才掏出真金白银来投资楼盘的。他们的预测当然可能出错,但不能说他们没有预测,更不能假定他们只是一群为了炒作而炒作的傻瓜。随便辟块烂地,你会去炒吗?
其次,有人观察到,越是大的房子,越是贵的房子,空置的时间就越长。这本来很正常,越是价值高的商品,买卖双方搜寻的时间就越长,这是1982年诺奖得主施蒂格勒(G. Stigler)的贡献之一。可这却被一些学者解释为人们买卖大房子就是为了炒作,而不是为了居住。
很荒唐。如果只是为了炒作而炒作,就根本不需要真实的房子。为了炒作而炒作是罕见的,传销是一例,那是诱骗的一种。传销就是可以随便选无关痛痒的商品来作媒质的。但房地产业不是传销。要诱骗用不着操心去盖真房;用于诱骗的媒质,其定价也不会象房地产价格那样多元化和日夜涨落。
再有,以为房地产商盖大房子,就可以增加利润的看法,也是经济学不及格。大与小,是相对而言的。现在开发商盖120平米左右的单位能盈利,是因为买房者需要如此,而不是仅仅因为它大。要是“只要大就能赚”,那中国的开发商为什么不盖超过美国居住标准的房子?一个经济学者,要是到了主张政府管制房子该盖多大的地步,就实在太自负、太瞧不起买家的智慧了。
谁是自住者、谁是投机者?自住用房该建多大、投资用房该建多大?哪块地该用于满足“实际需求”、哪块地该用于满足“投资需求”?……面对这些问题,经济学是让受教育者诚实而自信地回答“我不知道”,而不是让人自欺欺人地回答“我知道”。
我的看法:房地产的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,两者形影相随,是一枚硬币的两面。中国人的居住条件才刚开始改善,房地产的居住需求是强大的,伴随的投资活动也必定是活跃的。市场需求连成一片,300平米房子不够,200平米房子价格跌不下来;150平米房子不够,90平米房子价格也跌不下来。捣鼓调控细则,始终满足不了真实需求,也打压不了投资活动。
注释:
* “地产调控不必干预投资性需求”,左小蕾,《新浪房产》,见于新浪网:http://bj.house.sina.com.cn/news/2006-08-15/1155142816.html
相关阅读: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