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重温] 谁是年轻人的理想偶像
要找偶像,盖茨是理想人选。今天,还有不少青年,正处在需要树立偶像的年龄,却沉浸在“反抗微软霸权”的意识形态中,或在为“盖茨并非完美”挑骨头,即使看到盖茨夫妇获得了高度的认同,也还无法弄清其背后的价值取向。我不能不说:井底之蛙,令人遗憾。
谁是年轻人的理想偶像?
薛兆丰
2005年12月25日《互联网周刊》
最近跳槽的微软前高层李开复博士,在一次电视专访中表示,盖茨并非青年人的完美偶像。我听了很不是滋味。李博士何出此言?是的,世上没有谁是别人的完美偶像,但盖茨对人类有双重杰出贡献之余,并没有什么过错或缺点,难道还够不上“完美”?
两个月后的今天,《时代》杂志选出盖茨夫妇和流行乐队U2的主唱伯努(Bono)为2005年年度人物,理由是他们对消灭世界各地的贫困和疾病,付出了真挚的关注和重大的捐献。这个并不令人惊讶的选择,算是第三方对李博士电视专访的一个非蓄意回应。
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,都应该树立一些偶像,让今后的道路变得更有意义。我自己的偶像,包括了科学家爱因斯坦、哲学家波普尔、以及政治家邱吉尔、阿登纳和撒切尔夫人等。这几个人塑造了我的世界观,影响了我的人生道路。
知道盖茨是长大后的事情,他并没有成为我的偶像。我只是见过他一面,经过他的办公室,听过他一些轶闻趣事。虽然他人生的轨迹中,没有任何一步是我可以仿效的,但我毫不怀疑他是青年人理想的“偶像人选”。
首先,盖茨领导的微软公司,在过去短短的二十多年间,革命性地改善了世人的生活方式。换句话说,他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生活层面。在这个生活层面里,普通人可以尽可能地按照日常习惯,以基于文字、声音、图片和影像的模式,进行更迎合感观的交流、合作和幻想,而复杂的技术都被隐藏到了背后。
这一切,当然并非盖茨一个人的功劳,也远非微软公司可以独自邀功的。我甚至乐意附和一些历史决定论者的观点,说即使没有盖茨,这一天也迟早会到来。但我们不能不承认,的确是盖茨和他领导的公司,让这一天到来的。
十多年前,还是在“DOS + Windows 3.X”流行的日子里,微软和IBM曾合作研制新一代操作系统。盖茨审阅过一个来自IBM的方案。这个方案认为,为了追求速度和保持稳定,新系统应该基于字符,而不是基于图形。后来微软和IBM分道扬镳,胜负由市场决定,无须多说;但远见是盖茨的,要归功于他。
其次,盖茨不仅在商场上以好勇斗狠闻名,他还在慈善事业上以慷慨大方赢得口碑。这次《时代》对盖茨夫妇的嘉奖,让世人看清了盖茨夫妇行善的风格:他们要把在商场上毫不留情的效率精神,落实到数额庞大的捐赠事业中。
古往今来,慈善事业总是面临三大问题:一是捐助者不够慷慨,无法筹措足够的资金;二是善款的发放缺乏效率,中间环节过多,真正落到需要者手上的份额少得可怜;三是受资助者的行为会受到慈善行为的影响,对善举产生依赖,从而使社会问题变得更严重。盖茨夫妇的独特之处,是亲自作出努力,试图从这三方面改进善举的效果。
我们从《时代》的报道中可以知道,盖茨基金会坐拥数以千万美元的资金,每天收到140份来自世界各地的请求。这些请求涵盖了教育、图书馆建设、西雅图事务以及全球用水、卫生和扶贫金融等领域。如何甄别这些请求是一个大难题。
盖茨基金会由老盖茨打理,而盖茨夫人不仅每月到基金办公室巡视业务,她和盖茨两人每周还分别拨出15小时,与基金的职员商讨工作,确保善款的“有效”划拨。仅去年一年,盖茨基金会就切断了对印度三家非政府组织的资助,原因是它们没有达到预定的“行善效率”。
要找偶像,盖茨是理想人选。今天,还有不少青年,正处在需要树立偶像的年龄,却沉浸在“反抗微软霸权”的意识形态中,或在为“盖茨并非完美”挑骨头,即使看到盖茨夫妇获得了高度的认同,也还无法弄清其背后的价值取向。我不能不说:井底之蛙,令人遗憾。
相关阅读: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