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是中国楼市背后的推手
我要谈的是宏观形式:只要美联储继续加息,就反映美元有通胀压力;若人民币继续钩紧美元或人为地与某个固定汇率看齐,人民币就会出现“引入性通胀”;这样,尽管人民币利率也将跟随美元利率拾级而上,人民币通胀仍不会因此缓解,而楼市的普遍上升也将不可避免。某些经济学者大声疾呼压制房价,或某些好事者张罗“拒绝买房”运动,都只是螳臂当车。
谁是中国楼市背后的推手
薛兆丰
2006年5月14日《互联网周刊》
5月11日,美联储局宣布再次调高联邦基金利率四分之一厘,使该利率从目前的4.75%上升至5%。这一升幅符合市场预期,也反映了联储局对通货膨胀的关注。美国已经连续16次加息,是否已经加够?美国接连加息,对中国经济、尤其是中国楼市有什么样的影响?
分析利率现象,首先要明确的是,利率是汇总的宏观经济变量。这是说,一个经济体内,货币的利率是多少,不可能由某个人或某个机构自行斟酌决定。相反,它是由成千上万个我行我素的经济个体,通过数之不尽的交易共同形成的。某个个人或机构,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向公众汇报这种宏观经济变量的数值,但他们并没有能力决定它的数值。任何经济分析,只要是建立在“宏观经济变量是由个别人斟酌制定的”的假设上,那么它就必定是不可靠的。
美国联储局连续16次加息,不是好贪玩,也不是奉行什么哲学,更不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玩什么损人利己的把戏,而是美元的通胀趋势推高了“市场短期利率”,联储局见势便调高它向商业银行提供的“联邦基金贷款利率”,以便使后者与前者保持一致的步调。
通货膨胀是原因,加息是必然的结果,而加息并不能抑止通货膨胀。美国的市场利率连续自行上调,说明美国有通胀趋势。正如这次联储局声明中所说:虽然利率已经屡次上调,但他们仍可能再次加息。要推测美国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,就要问:美国的通胀趋势,在目前的汇率机制下,会以何种方式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?
美元若有通胀,它兑人民币就要贬值,即人民币仍有升值压力。假如中国货币当局仍然有意压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,或者有意维持与美元挂钩的货币政策,那么人民币就会出现“引入性通胀”。结果是,人民币也会跟随美元一再加息,而楼市也将越来越热。
针对楼价居高,国内学者有不少怪论,指责地产商是始作俑者,所以上海楼价要跌五成;说老百姓买不起楼,所以政府要通过利率打压楼价;说调控一国的楼价,只需要政府下个决心,设立举报高价售楼的热线电话即可。这些言论本身逻辑混乱,属胡说八道;但它们大受欢迎,反映了国内楼价攀升出乎公众预期,是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的征兆。
是的,古往今来,哪里出现通货膨胀,哪里就会出现对所谓“投机倒把”、“囤积居奇”、“哄抬物价”和“黑箱操作”等行为的痛斥。之所以出现这些痛斥,是因为老百姓和半桶水的学者误解了物价普遍上涨的原因。他们的确见到了商人在抬价,但他们没有意识到,抬价的商人只是经济链条中的一环,他们的抬价行为,是时刻受到整张经济之网所牵制的。中国房价的节节攀升,部分是由于人民币钩紧美元造成的。
有媒体相关的调查表明,自从央行4月底加息后,有半数的受调查者表示将推迟购房计划。我无意影响那些因加息而推迟购房的投资决策,因为他们打算购买的都只是有限的几套房屋,而不是“中国楼市指数”。这样的投资决策,只能通过微观分析来作出,而不能依靠宏观形势来判断。
我要谈的是宏观形式:只要美联储继续加息,就反映美元有通胀压力;若人民币继续钩紧美元或人为地与某个固定汇率看齐,人民币就会出现“引入性通胀”;这样,尽管人民币利率也将跟随美元利率拾级而上,人民币通胀仍不会因此缓解,而楼市的普遍上升也将不可避免。某些经济学者大声疾呼压制房价,或某些好事者张罗“拒绝买房”运动,都只是螳臂当车。
相关阅读: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