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林斯潘的利率
美联储宣布调整其利率,是大新闻,因为它汇报了最近的市场走势。我们也可以对造成这个最新市场走势的背后原因作出分析。我要说的是,是那些认为美联储“应该这样调”或“不应该那样调”的评论,还有那些认为格林斯潘调整利率是 “为了这个结果”或“为了那个结果”的评论,都是不着边际的。
格林斯潘的利率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专栏作家薛兆丰
2005年10月25日 星期二
在上期文章《利率由谁制定》中,我谈到利率起着信号灯的作用,指导着人们在今天、明天、明年、大明年的资源分配。如果人们很耐心,等得起大明年,那么利率就低,从而推动人们多生产大明年才完工的产品,而那往往是较好的产品;反过来,如果等不了那么久,大明年才出来的东西今天看不够值钱,那么利率就高,从而推动人们多生产今天就能消费的商品。
引入货币后,利率的形成机制不变,但货币利息变得复杂。原因之一,是“利率 ”一词的含义更广了。除了前面所谈论的“不耐”因素外,还包括了预期通胀率、投资风险费用和金融服务费用三大块。换句话说,我们日常所说的“利率 ”,往往是“一揽子(package) ”的指标。
如果预期通货膨胀率是5%,那么名义利率就增加5%;如果是一个低收入的“问题青年”要借钱,银行收取的利率会再增加5%的风险费用;如果借款的手续简单,填个表就可以拿钱,那利率要再增加5%的便利服务费。当我们提到“利率”的时候,它往往笼统地指代这一揽子费用的总和。这就是为什么金融市场上的各种“利率 ”,在同一时刻也总存在差异的原因。
再来看美国联邦储备局。联储局有两项并不相同的任务。其一是调节美元的货币总量。其具体做法,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,发放或收回“现钞”,从而间接控制美国的货币总量。“现钞”也叫基础货币,它仅仅是全部货币总量的一部分。但只要控制“现钞”的多寡,就能间接而粗略地控制货币总量。
美联储的另一项任务,是为商业银行提供紧急流动现金。由于商业银行向外反复贷款,从而“增创”了货币。一般情况下,现金的提取量是稳定的,这样“增创”货币没问题。但是,一旦出现不测,市场对现钞的需求激增,某些银行发生 “挤兑”现象,那么银行系统就会雪崩式地陷入债务危机。
要指出,发生挤兑的银行未必是不健全的。健全的银行也会发生挤兑。银行需要流动现金,这是很正常的。联邦储备银行就提供这种帮助,它是商业银行籍以抵抗这种风险的 “最后靠山(last resort)”。联储向有需要的银行提供流动现金,并收取一定的利息,这就是格林斯潘老是在调的那个利率。
实际上,商业银行每当需要流动现金时,一般都是向同行商业银行借,而不向格林斯潘借。这是因为,尽管商业银行之间的借款利率略高,但手续简便;而向老大哥格林斯潘借钱,虽然利率略低,但手续比较烦琐。事实上,商业银行向联邦储备银行的借款,仅仅占了它们本身现钞储备的微小份额,这些钱对经济的影响根本微不足道。
在这个问题上,格林斯潘是被动的:他盯着“商业银行之间的贷款利率”的变动,相应调整“联邦储备银行贷款利率”的高低,使后者保持略低于前者的水平。为什么?因为如果联邦储备银行的贷款利率太低,人们就会把联邦储备银行当成提款机,向它廉价地借来资金,再以市场的高利率借出去套利;反过来,如果联邦储备银行的贷款利率太高,那么它就不能发挥为商业银行提供紧急流动现金作用。
格林斯潘宣布调整“联邦储备银行贷款”的利率,只是跟在市场屁股后面亦步亦趋,只是汇报市场的变化情况,而不是相反,不是决定市场的走向。这跟本栏连续三篇文章的主旨相符:利率是一个最终由社会上每个人的“不耐程度”共同决定的汇总指标,即使把风险、服务、通胀等交易费用加上,也仍是一个不可由某个官僚恣意调整的市场结果。
美联储宣布调整其利率,是大新闻,因为它汇报了最近的市场走势。我们也可以对造成这个最新市场走势的背后原因作出分析。我要说的是,是那些认为美联储“应该这样调”或“不应该那样调”的评论,还有那些认为格林斯潘调整利率是 “为了这个结果”或“为了那个结果”的评论,都是不着边际的。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