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资本流动并非症结

Posted on 星期三, 9 5 月, 2007 at 11:45 上午

管制资金流动只是因噎废食,而革命的蓝图越宏伟,就越容易推延,就越是画饼充饥。正如最近《经济学人》指出的,现在需要的,只是渐进的修改工程,它们虽不壮丽,却行之有效,本末兼治。

资本流动并非症结

薛兆丰
1998年10月17日《财经周刊》

不理解经济现象的内在因果关系,就会在危机中手忙脚乱,药石乱投。比方说,粮食价格上涨,不是好事,因为有人要挨饿了。但因此就主张管制粮食的价格,就错了。粮食涨价只是问题的表征,粮食匮乏才是症结。限制粮食的价格,反而会抑制了粮食的供应,使问题进一步恶化。

目前,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越来越多的人认为,根源在于资本的流动。因此他们主张,限制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,以避免问题的发生。

但是,他们找错了原因,给出的药方也不对。资本流动并非问题的症结。限制资本流动的主张受人欢迎,只是因为这样做比较容易,既能有所作为,又能避免痛苦而且棘手的机制改革。

事实上,金融危机的症结,最重要的是银行受到了政府的操控。出于政治需要或裙带关系,银行冒险将借来的外汇转贷给经营不善的国内企业,然而到期后,这些落后的企业无法清偿借款。改变这种状况的药方,就是切断政府意志与银行贷款之间的联系,消灭政策贷款和裙带贷款,增强银行的独立性和风险意识。金融危机并不表明自由经济的机器失效了,恰恰相反,引发连串问题的症结,正在于那些违反自由经济原则的环节。

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,是那些既有中央银行、又实施汇率管制的国家,在将借来的外汇转贷给国内企业时,以该国的本位币来记账。由于这些国家往往未能成功地抑制货币发行量,所以该国的货币一旦贬值,企业到期的还款,就无法折合成足够的外汇,进而引发债务危机。

第三个原因,是大型的私人金融机构的投资失误。如美国“长期资本管理(LTCM)”的亏蚀,致使相关的以高杠杆率放款的银行濒临破产。这些不顾风险的银行,是咎由自取的。

第四个原因,是某些地区的货币体制出现了漏洞,引致投机者兴风作浪。例如香港,在实施净化货币发行局的七项措施以前,只要大量沽出港元,就能大幅扯高港元利率。本来,忠实地执行1983年所设计的联系汇率制度,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。国际投机者看准了这个漏洞,连番操纵香港的汇市和股市,从中获利。

无疑,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借助了资本以及资本的流动才造成问题的。一旦像红色高棉那样取消了货币,这些问题当然不会发生;一旦像马来西亚那样禁止资金流动,这些问题当然也不会发生。但是,阻止资金流动,不仅泼走了脏水,也泼走了小孩。应该认识到,资本流动本身,并不是造成问题的症结。而阻止资金流动,却是倒行逆施,与各国拆除贸易壁垒、充分利用外资的努力背道而驰。

限制资金流动很容易,只要一纸文件就可以;相反,改革庞大的企业和银行机构,让他们承担风险和破产,就痛苦而漫长了。遗憾的是,悲观的气氛愈浓,人们就愈急不可耐,空谈一步登天的愿望。世界银行年会上,政治家们谈论管制资金的流动,勾勒重建全球金融机制的蓝图,却不爱谈论琐碎的机制改革和头痛的债务重组。

但是,管制资金流动只是因噎废食,而革命的蓝图越宏伟,就越容易推延,就越是画饼充饥。正如最近《经济学人》指出的,现在需要的,只是渐进的修改工程,它们虽不壮丽,却行之有效,本末兼治。
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


Bott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