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国要讲方法
爱国是对的,但爱国要讲究方法。这个道理中外皆然。最近,美国人在媒体上激烈地讨论“如何爱国”的问题。其中一些很典型,我们在中国也经常遇到。旁观者清,让我们看看他们的交锋,这对我们中国人爱国,应该有借鉴作用吧。
爱国要讲方法
薛兆丰
2001年10月15日
爱国是对的,但爱国要讲究方法。这个道理中外皆然。最近,美国人在媒体上激烈地讨论“如何爱国”的问题。其中一些很典型,我们在中国也经常遇到。旁观者清,让我们看看他们的交锋,这对我们中国人爱国,应该有借鉴作用吧。
应否托市
美国遭遇“9-11”恐怖袭击后,消费信心大受打击,经济眼见会出现滑坡。股市暂停交易了5天,开盘后立即大幅下落。于是,有人就站出来,以爱国为名,呼吁美国人保卫金融市场,并发动“一人买一股”的群众运动,力图把下沉的股市托起来。
但《华尔街日报》针对此事,发表了题为《别让爱国主义遮挡市场的锋芒》(Don’t Let Patriotism Dull the Market’s Edge)的评论。文章指出,要美国人购买股票,丝毫不能弥补恐怖袭击造成的伤害,而只能把金钱从没有股票的人手上,转移到原本持有股票的人那里。这是假借“爱国主义”之名,行“损人利己”之实。
文章接着指出:要爱国,还有一种方法,这种方法与个人利益是吻合的,那就是坚守自由市场原则,任由股价升跌,从而让价格准确地引导资源配置。在人们追逐私利的时候,不知不觉就会推动了公益。相反,如果以强制的手段来歪曲股票价格,哪怕是以“爱国主义”为名,也会对市场造成干扰,对公益造成损害。
应否挽救航空业
美国的航空业也因为遇袭事件受到严重的冲击,乘客数量减少,保险公司纷纷提高第三方安全保险的保费,甚至索性取消相关的保险项目。一部分航空公司,由于无力承担意外风险,面临停飞的可能。政府为了保护美国的航空工业,马上拨出了紧急援助资金,帮助航空公司渡过难关。
但《华尔街日报》则随即发表了题为《救得了多少》(No Time to Bail)的评论,反对政府出手挽救乌云盖顶的航空业。该文同意,乘客减少,保安费用增加,使航空公司的经营十分困难。但这并非航空业的症结。飞机的固定投入巨大,而“飞机师工会”的势力强大,使得工资长期缺乏弹性,这才是航空业不能灵活应变,动不动就得申请破产的根源。
加强航空服务的保安工作,这的确是政府的本职,但除此以外,政府就没有更多的责任。政府不应该出钱去挽救任何一个需求减少、成本上升的行业。
历史的经验指出,挽救航空业,就像在衰退时期挽救经济一样,是不能成功的。如果航空业值得挽救,那么对于其他同样受到冲击、并逐步暴露出危机的行业,政府又岂能袖手旁观?例如保险业,据初步估计,它要为事件支付200亿到300亿美元的赔偿,那么政府是不是也要施以援手?此例一开,政治家们就再也关不住水龙头了,纳税人的钱很快就会被掏空。
应否重建世贸中心
世界贸易中心是纽约的标志,也是美国最著名的景点之一。它遇袭后,已经夷为平地。一位纽约居民伤心地说:“以前每次见到世贸大厦便知回家了。现在世贸消失了,回到家也似未回家。”
为了证明美国没有被恐怖主义者打垮,为了证明美国的强大,有不少人建议,不仅要重建这几座大厦,而且要建得更加宏伟壮观。这样的倡议颇为动听,的确能够安抚受创的民心。
但《华尔街日报》则发表题为《不要重建世界贸易中心》(Don’t Rebuild The World Trade Center)的评论。文章指出:一方面,这几幢大楼由于两度遇袭,保险公司可能不愿意再作全面的承保;另一方面,现代通信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和便利,像纳斯达克(NASDAQ)市场,完全是电子化的,金融服务已经没有必要再像以前那样,挤在密集的高楼里进行了。
况且,很多人不知道,今天的世界贸易中心,当年是由一个叫做“港务局”的政府部门,靠大量征收过桥和过路费集资建造的。今天,综合各种因素考虑,重建这座大厦后,它的回报率并不理想,所以恐怕难有私人商业机构愿意出钱重建。文章指出,政府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,再动用数以亿计的资金重建这幢大厦,而目的仅仅是为了显示实力。
《华尔街日报》的这3篇评论,当然是符合经济分析原则的;而且,该报评论版在这个特殊时刻,依然保持一贯的作风和立场,以敏锐的嗅觉、清晰的论证和犀利的笔触,阐明了会被某些美国人认为不够爱国的经济观点,这更强化了它的“市场经济的坚定代言人”的形象。
值得强调的是,大家从上面你来我往的争论可以看到,仅仅标榜自己“爱国”,或者动不动就斥责对方“卖国”,那是没有意义的。你的辩论对手也同样自信自己“爱国”。“爱国”的动机在这里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,某些貌似爱国的经济主张,会导致哪些后果,尤其是哪些事与愿违的后果。无论对于哪个国家的人民来说,宣称爱国而不讲求方法,才是最不爱国的表现。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