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从不失灵
认为“市场失灵”的人错了。他们之所以犯这个错误,是因为他们缺乏实际的调查,未能查清暗含的约束条件,所以无法解释貌似“无效”的现象为什么是“有效”的。而他们之所以会犯调查不周的错误,有时候是因为他们懒惰,有时候是因为他们活在梦境之中,忘记了真实世界从来都不是“心想事成”的。
市场从不失灵
薛兆丰
2001年6月18日
翻开萨缪尔森的《经济学》(Economics),里面说市场是会“失灵”的。所谓“失灵”,是指经济学者无法用供求原理来解释的现象。为了挽救供求原理,经济学者就敷衍说市场“失灵”了。
这种事情,天文学上也发生过。当年,科学家推测星体的运动周期,百发百中,可是到了太阳系最远的那颗恒星,就出现了很大误差,怎样都解释不通。于是,各种“补救”学说便应运而生,直到后来终于发现了冥王星,现实与理论的矛盾才消失,那些“补救”学说才被人抛弃。
今天的“市场失灵论”,就是当年情境的翻版。听听经济学者在报章杂志上的评论,或翻开经济学教科书,随处都见得到“市场失灵论”的踪影。但是,那并不是“市场失灵”,而是“解释失灵”。解释者尚未深入了解事情的原委,忽略了某些重要的约束条件,才会觉得现象与经济理论之间出现了冲突。只要解释者对真实世界进行调查,只要他们找到了在起作用的约束条件,那么现实与理论的矛盾就会化解,所谓的“失灵”就会立即消失。
问题在于,了解世事,说来容易,做起来却困难重重。所以,“市场失灵”便往往成了经济学人偷懒的托词。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例子吧。
“不完全竞争”的谬误
不少人认为,只有“完全竞争”才是好的,而“不完全竞争”就是坏的。这些人忘记了,“完全竞争”的必要条件之一是“产品都是完全同质的”。那么,难道只有“产品没有差别”才是可取的吗?更重要的是,世界上的产品的确千差万别,这是世界的基本事实,而不是“好不好”、“应该不应该”的问题。有些衣服豪华一点,有些饮料甜一点,有些软件占的空间大一点——世界本来就这样。
反过来想,要是这个世界仅仅存在“完全竞争”,所有的产品不仅一模一样,而且一成不变,那这个世界将是多么枯燥乏味!如果你既希望世界上的产品五花八门,品种多样,又认为“不完全竞争”不可取,认为它导致了“市场失灵”,那么你就是在奢望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世界,就是在用童话故事来驳斥真实世界。
“外部性”谬误
“市场失灵”论,也常常用来解释“外部性”现象。例如:化工厂生产了有价值的化工产品,同时释放了有毒的废气,损害了邻居们的健康。化工厂虽然在生产和出售化工产品时创造了社会需要的财富,但它对居民的损害并没有计算在内。要是把损害计算在内,那么化工厂可能本应停产。可是,市场往往不能自动达到这个结果,所以说“市场是失灵的”。
这种“外部性”的情况的确非常普遍。人们往公海倾倒废物,方便了自己,却给大自然留下了难以清除的污染;人们驾驶私家车上路,在自己享受了舒适的同时,增加了交通拥挤的程度;高楼大厦建在故宫附近,会破坏游客在故宫内欣赏的景色。
市场失灵了吗?不是。这些常见现象的症结在于:对这些资源的产权进行界定、保护和买卖的费用太高了。公海没有明确的物主,所以才成了公共垃圾场;道路没有明确的物主,就无法以“价高者得”的原则进行分配,所以才出现大塞车;故宫周围的景观没有明确的物主,所以争来争去,也分不清到底是高楼大厦损害了故宫,还是故宫妨碍了高楼大厦。
不过,一旦这些资源——公海、道路、景观——有了明确的物主,一旦有办法降低“界定产权”和“买卖产权”的成本,那么所谓的“外部性”就会立即消失。“外部性”恰恰不是因为市场失灵,而是因为缺乏市场。不是产权失灵,而是产权缺席。
“价格刚性”谬误
所谓“价格刚性”,就是说价格变化不灵活。比如,报贩子照理应该根据每小时顾客的人数,或每张报纸当天报道的火爆程度,调整报纸的价格,从而把手头的报纸刚好卖清,并收取最高的价格。但实际上,报纸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。这是所谓报纸价格的“刚性”。
还有,既然人们总是愿意住得更宽敞,那么照理所有的空置房屋都总是可以租出去。但实际上,很多房东宁愿把房子一连丢空几个月,也不愿意降低租金。这是所谓房租价格的“刚性”。
但是,“价格刚性”并不是“市场失灵”。设想一下,要是报贩子随时调价,报纸价格就会变得扑朔迷离,令买卖双方无所适从。所以,为了使价格具有“可预见性”,买卖双方便愿意承担一点随机的得失。一旦把这个因素考虑在内,“价格刚性”就无从谈起,市场就不是失灵,而是有效的了。
工人选择失业,或房东宁愿空置房屋,都是明智之举,那是因为他们不能随时转换工作和赶走房客。他们以为自己不久便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或房客,所以他们选择了继续搜寻和等待。经过一段时间,他们找不到了,于是认命,可是原来找得到的工作和房客已经无影无踪,他们便只好再搜寻、再等待、再屈服。
他们之所以没有立即就业,没有立即把房子租出去,只是因为他们手头的信息不充分,无法作出必胜的抉择,而不是价格具有什么“刚性”,不是市场有什么“失灵”。只要把“信息不完全”的因素考虑在内,那么“价格刚性”也就无从谈起,市场就没有失灵。
……
认为“市场失灵”的人错了。他们之所以犯这个错误,是因为他们缺乏实际的调查,未能查清暗含的约束条件,所以无法解释貌似“无效”的现象为什么是“有效”的。而他们之所以会犯调查不周的错误,有时候是因为他们懒惰,有时候是因为他们活在梦境之中,忘记了真实世界从来都不是“心想事成”的。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