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扩张财政旧神话,东亚政客新说辞

Posted on 星期三, 5月 9, 2007 at 11:17 上午

40年了,米尔顿·弗里德曼的名字已经广为人知,但他所驳斥的财政政策的神话还照样大行其道。文化落后的现象,令人叹息。政府生性爱替人花钱,在代议政制中,更必须夸下海口、靠大撒金钱来讨好选民。而选民就算懂得财政政策的虚弱,也还是祈望自己侥幸成为受惠的特殊分子。想肃清财政政策的神话,难、难、难。

扩张财政旧神话,东亚政客新说辞

薛兆丰
1998年7月26日

自从罗斯福总统(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,1933-1945年间任美国总统)实施“新政”以来,商人、学者、政客以至市井之徒,都相信只要政府增加财政支出,便可以像轻轻推动杠杆一样,推动整个社会的消费和就业,将经济带出低谷。这是一个神话。

揭穿这个神话的理论分析在专业经济学的圈子里已经是老生常谈,而与这个神话格格不入的经济事实,尤其在今天经济骚动的东南亚,却仍俯拾即是。落后的文化以及代议政制的天性,使得这个神话在今天仍然充满了感染力。

这个神话是这样说的,假设政府的开支增加100元,那么那些直接从政府手中得到这100元的人,会储蓄其中的一部分,比如说1/3,而花掉余下的2/3。这意味着另外一个人将得到这笔支出,即66.67元。他也将其中的1/3存起来,花掉余下的2/3。以此类推,从政府手上支出的100元最后使社会总收入增加到300元。这个“四两拨千斤”的窍门,非常诱人,它就是凯恩斯主义“乘数理论”的简化版。

这个神话的错误,首先在于它没有说明政府的支出是用在什么东西上。假如政府刚好把钱用在私人本来就想要购买的物品上,比如政府把钱支付给餐厅,而让餐厅向顾客提供免费午餐,那么顾客往往不会将意外节省下来的金钱花掉。经济学家多年严格的实证数据表明,人们总是把意外的收入存起来而不是花掉,因此,假如政府的开支忽然上升100元,那么私人的开支就会减少100元。这样,政府只是代替了私人作开支,“乘数”的效果被抵消了。所以,要“乘数”起作用,惟有让政府将支出用在没人想购买的物品上,但这样倒不如当街派钱更直截了当。

这个神话的另外一个错误,还在于它没有说明政府支出的来源。政府可以通过三个途径得到这100元:一是印钞票,二是增加税收,三是发行债券向私人借钱。印刷钞票的做法,就是将私人财富不声不响地转给政府,这是一种隐蔽的征税。无论采用哪种途径,政府都只是将100块钱从一个人手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上,这并不能改善总的经济状况。最糟糕的是让政府代替私人从事投资,而政府总是比私人更鲁莽、更好大喜功,结果这笔钱变成坏账的可能性肯定大增。

在泰国,更迭频繁的政府任凭不必要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,而私营项目却受到推委阻延;在南韩,整个经济体系都是靠政府对巨型企业的长期倾斜贷款建立起来的,这些巨型企业一再扩张,根本与国际的需求脱节;在日本,政府为了造就强势的外交地位而扶持出口型经济,并用保护主义维持一个高价的国内消费市场,致使桥本政府在减税呼声和高额赤字之间进退维谷,终于走下政坛。在经济学家眼中,这个神话是东南亚经济危机的罪魁之一;但在政客和舆论嘴里,它却还是挽救经济的灵丹妙药。

40年了,米尔顿·弗里德曼的名字已经广为人知,但他所驳斥的财政政策的神话还照样大行其道。文化落后的现象,令人叹息。政府生性爱替人花钱,在代议政制中,更必须夸下海口、靠大撒金钱来讨好选民。而选民就算懂得财政政策的虚弱,也还是祈望自己侥幸成为受惠的特殊分子。想肃清财政政策的神话,难、难、难。
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


Bott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