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经济学的强项——为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专栏开篇而作

Posted on 星期三, 5月 9, 2007 at 10:28 上午

改造“世界”,非经济学所长;但改造“世界观”,却是经济学的强项。 

经济学的强项————为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“薛兆丰专栏”开篇而作

薛兆丰
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2001年1月1日

读者

这个专栏的读者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摊事情,自己的一番经历;各有各的专长,各有各的骄傲;但是,他们还保持着思考的习惯,愿意接触各种观点,改善自己的判断。他们不轻易冒险,但也不愿随波逐流;他们的思想更多来自报章杂志,但仍然没有丧失智力上的品味;他们尊重专家和权威,却依然偏爱简洁的文字和明快的思想。他们对经济学感兴趣,但不至于想要阅读此起彼伏的方程式。一句话,这个专栏的读者,是有教养的门外汉。

行文

这个专栏的行文,力求清楚明确。错字错句,用词不当,虽然难以杜绝,但都不是故意的。虽然清楚的文章写得吃力,但含混的文章没有价值,因为写得不清不楚的文章,别人也无从明确地指出它的错处!

即使要处理复杂的问题,文章也照样可以写得干净利落。有些作者因为匆忙,所以写得含混;有些因为思路不清,所以写得含混;有些为了炫耀,故意写得含混。这些都是坏典型,须引以为戒。

比喻,就是一种不适于论证的修辞方式。例如:“虽然网络股有泡沫,但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”。这种修辞方式,对讨论问题有百害而无一利,它只能引发更离谱的讨论,如“茅台酒为什么没有泡沫”。一种比喻,总可以用另一种比喻来反驳,有来有往,冤冤相报,永远触及不到正题。所以,本专栏不用比喻。

选材

这个专栏的题材,貌似非常广泛,似乎互不相关。例如,从家电产品的价格战,到春运期间的黄牛党;从厦门远华走私案,到中国加入WTO的谈判;从哪种人充当企业的老板,到网站公司为什么会纷纷倒闭;从为什么出口远销的产品往往都是优质产品,到为什么今天的垃圾邮件和垃圾文化会泛滥;从足球队为什么要联手上场,到微软的捆绑销售为什么天经地义,等等。

但是,这些表面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,其实都适用相同的经济分析。“寓多于一,一以贯之”,是本专栏的特色。您虽然不能读到比喻,却可以读到许多顺手拈来的例子,这算是补偿。

理论

这个专栏的思想,主要来自课堂上反复讲授的经济学原理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只有几条。道行高的经济学人,能够深刻地理解和运用这几条原理,恰如其分地分析生活中五花八门的实例。道行低者,由于无法自圆其说,就不得不随意“创造”一些新理论和新名词来辅助。

不过,通常只有急于“制造学术成果”的学者,才容易犯这个毛病。普通的读者,由于不需靠“化简为繁”来谋生,所以只要遵循常识,就可以融会贯通,掌握足够的思考工具了。

后果

这个专栏的结论,往往出人意料;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您会慢慢消化和接受。改造“世界”,非经济学所长;但改造“世界观”,却是经济学的强项。

很多通行的看法,在您的脑子里可能根深蒂固。例如:只要规定了房租的上限,住房短缺就能得到缓解;落后国家要等自身强大以后,才能搞自由贸易;指令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,就能提高职工的福利;电信公司向用户低价销售手机,是恶意的竞争行为;药品价格过高,是由于药品流通的环节过多而导致的;汽油价格上升,是因为阿拉伯人提高了原油的价格;失业是一种浪费;价格战会导致企业破产和工人下岗;炒股分析软件对预测股票走势多少有点帮助,等等。

但这些观点,全是错误的。阅读本专栏的一个主要后果,就是“经济观”的转变。您或许不相信,或许想试试看,不管怎样,请继续留意这个专栏吧!
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


Bott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