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万金油式的人民币政策并不科学

Posted on 星期一, 2月 9, 2009 at 11:29 下午

一时要根据美国雷曼兄弟的新闻来减息两三厘,一时又洞见人民币会通缩而未雨绸缪,一时又要针对贸易报复来打汇率仗,一时又要照顾神州大地上的炎黄子孙有工开来保证出口,一时又要钩紧一篮子物品以求晋升为全球唯一货币——这种多目标的货币政策恰恰是不“科学”的。

薛兆丰
2009年2月9日

“不升值”与“一篮子”是自相矛盾

薛兆丰
2008年12月12日 

张五常教授自从2003年起写过多次关于人民币的文章,有两个交错并行的主题:一是反对人民币升值,二是主张人民币发钞要“与一篮子物品挂钩”。我解释过好几点反对理由:

第一,既反对“人民币升值”,又主张“人民币发钞与一篮子物品挂钩”,逻辑上是自相矛盾的,无论解释多少次都不可能自圆其说。如果要“人民币不升值”,那就意味着人民币将钩紧一种外币(如美元)或多种外币的组合,那么人民币就不可能再同时与“一篮子物品挂钩”。反之,如果主张“与一篮子物品挂钩”,那么人民币对外币(例如美元)的汇率就必然有升有降,又岂能再无条件地反对人民币升值(见“汇率策略的悖论”)?

第二,假如只坚持前半部分的主张,即“反对人民币升值”,那就是说人民币与美元(或若干外币)挂钩,那么在过去几年里,就必然会产生国内通货膨胀的后果(见“稳住了汇率,引入了通胀”)。当然,如果能把人民币推出国门,让世界人民都持有人民币而永不回流,那么中国国内确实不会产生通货膨胀。但这招如果这么有效,中国人根本就不用干活,只要印人民币然后把它推出去,就可以享受繁荣了。如果多印了钞票就能推出去了事,哪个国家都不会有通货膨胀(见“须知‘把人民币推出去’不是一种发钞制度”)。

第三,如果说“反对人民币升值”是为了让农民改善生活,那么为什么不主张“人民币贬值贬值再贬值”?通过汇率相机策略来增强国力的想法是异想天开,否则各国争相贬值就能发达。要人民币贬值很容易——人家拿美元来换人民币的时候,硬给他多塞几块人民币就可以了,没有人会拒绝,但代价是什么?后果是什么?

第四,假如只坚持后半部分的主张,即发钞“与一篮子物品挂钩”,那就只是各国央行普遍采用的“与物价水平挂钩”策略的一个特例,作为发钞原则就并无新意。恐怕没有经济学者会认为法币(fiat money)是不需要锚的。即使发钞者异想天开地以为不需要锚,其货币发行量也不可能为所欲为。发太多就会贬值,这是天然的约束。实际上,法币的意思往往只是脱离金本位或银本位,根本不是指“无钩发行”,而其不言而喻的“暗钩”就是“物价水平”。从来如此。货币发行要有钩,那是经济常识。

第五,“与一篮子物品挂钩”与“与物价水平挂钩”相比并无优势。理由有三点:(1)期货物品只有寥寥几类,没有代表性,只盯着那些物品更容易误导货币政策。(2)央行根据物价水平来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困难,在于难以掌握“注入或抽回货币”与“物价水平因此发生变化”两者之间的“滞后程度(Cantillon Effect)”。若不了解这“滞后程度”,那么不论说要钩紧一篮子物品还是物价水平就都只是空谈,因为这恰恰就是央行最主要的目标和难题。这好比人家问怎么养好小孩,你回答说关键是要把孩子养好一样。(3)选取“可以在市场上成交的实物”为一篮子物品,无助于央行解决这个困难。特别强调“可以在市场上成交”这个特性是莫名其妙的,因为央行的目标是维持货币量稳定,不是维持那几种物品的价格,不是要成为那几种物品的期货炒家,不是要成为向全球以固定价格提供那些物品的供销社(见“一篮子物品无助解决央行难题”和“货币不像水而像蜂蜜”)。

我曾经把上述内容写进“是明确货币政策的时候了”里并让它印行了两次。

相关阅读

  1. 不升值与一篮子是自相矛盾
  2. 一篮子物品无助解决央行难题
  3. 货币不像水而像蜂蜜
  4. 稳住了汇率,引入了通胀
  5. 汇率策略的悖论
  6. 是明确货币政策的时候了 
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


Bott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