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出让隐私的年代

Posted on 星期三, 5月 9, 2007 at 11:34 上午

记住,总有人在盯梢你:尽量使用现钞,不要使用优惠卡,否则你的一切消费将被记录和分析;不是迫不得已,别把住址告诉别人;永远拒绝填写顾客调查表;别开着移动电话,否则你就可能受到跟踪;不要用真实的名字上网,而且只用别人的电脑,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候千万要加密,尽管你发的邮件副本仍将永久流落在世界各处。

出让隐私的年代

薛兆丰
证券时报·财经周刊,1999.5.14

记住,总有人在盯梢你:尽量使用现钞,不要使用优惠卡,否则你的一切消费将被记录和分析;不是迫不得已,别把住址告诉别人;永远拒绝填写顾客调查表;别开着移动电话,否则你就可能受到跟踪;不要用真实的名字上网,而且只用别人的电脑,发送电子邮件的时候千万要加密,尽管你发的邮件副本仍将永久流落在世界各处。

随着计算机记录、存储和分析数据的成本急剧下降,人们消费更方便了,金钱被盗用的机会减少了,获得的消息更快捷了,互相联络更密切了,但在每一个获得方便的地方,你都留下了永久的痕迹。你假如非要保护二十年前被视作理所当然的隐私权,在今天就不得不活得象个装在套子里的人。

“独处也是一项权利。”远在1890年,美国高等法院法官布兰迪斯就这么说,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,他认为当时照相机和印刷机的普及,已经侵犯了人们的隐私。要是看到今天电子技术飞速发展,对人们隐私权造成进一步的侵犯的场面,他恐怕要吓呆。

在美国,一个叫Acxiom的公司竟然搜集了全美95%的家庭的消费统计资料;某个州政府因为将驾驶执照数据库提供给商业机构使用而遭到谴责;900个最大的公司承认不同程度监控着员工的行动、电话、邮件……

人们不得不为了获得其他的好处,出让自己的隐私。今天,一个人的相貌不再属于他本人,任何媒体只要有兴趣,就可以传播他的照片。在英国一些城市,街头都安装了摄影机,用来监视街头的犯罪,所以居民的行踪也不再是他隐私。人们反而不得不转变观念:假如到处都装了摄影机,那么谁还敢去那些没装摄影机的地段?当所有银行都互通客户的信用记录时,你仍拒绝使用信用卡,那还有谁会信任你?

人们不得不放弃越来越多的隐私权,这是好还是坏?每当我们讨论到权利的界定和转让的时候,就不能不提及罗纳德·科斯教授的深邃见解。事实上,他凭着寥寥几篇相互关联的论文,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。《社会成本问题》是其中一篇,这篇论文表面看起来非常简单,没有一个数学公式,只不过是不厌其烦地讨论麦田和牛群的故事罢了。

科斯的问题是,到底是让牛群吃小麦,然后多卖牛肉合算,还是赶走牛群,多卖小麦合算。科斯的结论是,市场会自动选择收益较大的方案。届时,无论是赶走牛群、还是吃掉小麦,两种做法都不算浪费,都是符合经济效益原则的。

这个思想貌似简单,却妙用无穷。科斯运用这个思想,分析了污染问题:“人们总是认为污染不好,必须阻止。我认为污染有好,也有不好。人们并不是因为喜欢污染而污染。他们污染是因为那样可以生产出别的好东西,所以必须比较污染所带来的好处和坏处。但人们今天似乎不这么看,他们觉得没有污染才是最好的。”

如果根据这个思路来理解隐私权的消亡,我们还是应该感到宽慰的。毕竟,很难设想我们回到没有照相机的年代,同样,二十年后的人们也会觉得我们今天对隐私权的界定是迂腐的。

可以肯定的是,法令不可能阻止商业机构对个人信息的交换和利用,尤其是当顾客放弃隐私权可以获得其他的好处的时候。
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


Bott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