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

耳闻目睹与经济解释

Posted on 星期三, 5月 9, 2007 at 1:02 下午

从耳闻目睹到经济解释,就是这样奇妙的旅程。经济学家艾智仁(Armen A. Alchian)在他《大学经济学》(University Economics)的前言,特意加了段幽默的“免责声明(disclaimer)”。声明指出,读者在运用书中传授的经济原理时,不管产生了财物损失还是造成了观念转变,作者概不负责;若读者坚持,那么他就要为经济学给他带来的享受先向作者付费。

耳闻目睹与经济解释
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中文网专栏作家 薛兆丰
2005年8月5日 星期五

人们的耳闻目睹往往大同小异,但观点与角度却五花八门。这个专栏开张了,将由其仁与我轮流操刀。我们约好,打算就人们大同小异的的耳闻目睹,向读者提供一种特别解释,即我们所学到的经济解释。

经济解释与其他解释,如出自文学、哲学、道德、或社会习俗上的,常有天渊之别。这差别是近两百多年来,随着经济学传统形成而产生的。以经济来解释世事,结论有时趣味横生,有时令人膛目,有时令人气愤。我们可不在乎这些。我们在乎的是,事情的因果关系究竟是怎样的。

举些例子吧。深圳的餐厅服务好,客人叫结帐后,服务员拿来帐单,也同时拿来了预备找赎的零钱。不管客人手头有的是大票还是小票,帐单都能一次结清。但一河之隔的香港,餐厅里却永远见不到这样的现象。为什么?可以有很多解释,但一个有说服力的经济解释是:并非服务态度不同、或劳力成本不同、或礼俗不同,而是因为港币面值不限于100元止。

捐款行善是美德。然而,经济学家同时认为,捐款人仍是以私心为归依的。证据是,捐款人总会把款项捐给特定的人或组织,甚至指明特定的用途或目的。给甲而不给乙,用于这而不用于那,必有偏心(discrimination)在其中。假如一个毫不偏心、不想出名的人决意要把一笔善款捐给全社会,经济学家会告诉他,合理而有效的做法是把那笔钞票偷偷烧掉。

很多人认为,是美国的格林斯潘(Alan Greenspan)负责调节美元的利率,而这利率的厘定,也间接主导了全球利率的升跌。但根据费雪(Irving Fisher)奠定的利息理论,其中的因果关系很应该颠倒过来看:是全球资金市场的走势,共同决定了美元利率的高低;格林斯潘只是率先宣布了利率的变动,而不是造成了利率的变动。这个经济解释的一个重要含义,是调高利率不能抑制通胀,而只是预告或确认了通胀而已。

中国目前的教育开支急剧上升,相对幅度以农村家庭为甚。因为要读书、要升学、要择校,家庭不仅增加了一份沉重负担,有时甚至会走入财政绝境。这是人人都耳闻目睹的现象。一般舆论倡议的对策,是让政府来负担教育开支,搞免费义务教育。但经济学家指出,教育除了让孩子看书认字外,更重要的功能是给孩子打上标签,好让雇主在信息不对称的劳动力市场把他们识别出来。若是如此,免费义务教育不可能解决问题。要解决问题,得在降低“劳力的识别费用”角度入手。

再拿炙手可热的人民币升值问题来说。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被低估是事实,美国政府逼中国升值也是事实,那么中国政府就范,岂不是中国吃了亏、美国得了益?骤眼看,答案似乎是肯定的;但从经济的角度看却不然。人民币被持续低估,结果只有一个,就是中国的劳力和实物资源被持续贱卖。得益的是美国全体,受损的是中国全体和美国个别厂商。人民币升值,实质是阻止贱卖,那究竟谁是赢家、谁是输家?

从耳闻目睹到经济解释,就是这样奇妙的旅程。经济学家艾智仁(Armen A. Alchian)在他《大学经济学》(University Economics)的前言,特意加了段幽默的“免责声明(disclaimer)”。声明指出,读者在运用书中传授的经济原理时,不管产生了财物损失还是造成了观念转变,作者概不负责;若读者坚持,那么他就要为经济学给他带来的享受先向作者付费。

这段声明也适用于本专栏。此外,其仁和我诚意欢迎朋友们加入!

给作者留言(不公开):


Bottom